象徵主義是十九世紀末期流行於歐洲的藝術思潮,與法國詩壇的象徵主義運動有關聯。它的產生是對印象派藝術和寫實主義所標榜的原則的反動,企圖用視覺形象表達神秘和隱蔽的感覺。
象徵主義認為藝術的本質在於「為理念披上感情的外衣」。
在象徵主義藝術家看來,可視和不可視的世界;精神和物質世界;無限和有限世界,都是彼此相互呼應和溝通的。因此,這類象徵不論用抽象的或具象的語言,都是非常矇膿和難以捉摸的,具有神秘的傾向,而色情和偏激的心理如失敗、瘋狂、焦慮、死亡等是他們感到有興趣的題材。
|
早期立體派的繪畫,是將不同狀態及不同視點的觀察對象,凝聚在單一平面得到一個總體經驗。往往上下、前後、內部與外部同時呈現。後期立體派則利用多種不同素材的組合,如拼貼手法,來創造一個主題意念;因而畫面不再是透視物體的窗子,而是發生組合現象的場所。
影響立體派的兩大因素:一是塞尚後期繪畫的抽象視覺分析,「自然界的物象皆可由─球形、圓錐形
、圓筒形等表現出來」。另一個則是畢卡索發現自非洲民族面具上,反自然主義式的表現手法。
立體主義的目標是創造更真實的藝術,它掀起了對真實的新主張和新觀念,使寫實主義面臨了重新定義的震撼。
|
超現實主義流行於兩次世界大戰期間,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的法國,影響遍及歐洲各國,涉及文學、美術、戲劇、音樂等各個領域。它深受弗洛伊德潛意識理論及達達主義的影響,把現實觀念與本能、潛意識和夢的經驗相揉合,以達到一種絕對的和超現實的情境。這種不受理性和道德觀念束縛的美學觀念,促使藝術家們用不同手法來表現原始的衝動和自由意象的釋放。
超現實主義的美學觀念是「令人驚訝的才是美」、「藝術就是驚奇」。 |
野獸派是崛起於二十世紀初期的畫派,梵谷繪畫的表現力,觸動了青年畫家的內在狂熱。野獸派的運動,是對學院派的背叛。
野獸派之注重純粹造形的表現,可以說是得自非洲黑人雕刻藝術的啟示。
承自印象派的色彩理論及高更、梵谷的大膽塗色技法,慣用紅、青、綠、黃等醒目的強烈色彩作畫,單純化的線條作誇張的形態
。平面化構圖,放棄傳統的遠近比例、明暗法的表現,採用陰影面與物體面強烈的對比色運用,脫離自然的摹仿。
野獸派的特點為用明亮而強烈的純粹色,很少描寫陰影。使用對比色相鄰使畫面看來震動,用同樣強烈的對比色,整個畫面看起來更明亮。
|